三只松鼠,好店的薯片被检测到"致癌物",真的需要恐慌吗?
三松鼠、良品店等知名品牌薯片“被检出致癌物超标”的消息,近日在舆论中引起不小轰动。不少消费者质疑这些薯条是否可以吃?
让我们看看检测报告上说了什么。
据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10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,烤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(3441μg/kg)高于油炸薯片(547μg/kg)。8份薯片样品低于欧盟规定的丙烯酰胺参考值(750μg/kg),其中4份为国产,4份为进口。丙烯酰胺含量在750~2000μg/kg之间的薯片分别是天佑、上好家、红岩德利、凉皮铺。丙烯酰胺含量最高、超过2000μg/kg的薯片分别是燕锦浦子、三只松鼠和董小姐的薯片。
丙烯酰胺评价表图片来源: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
丙烯酰胺评价说明图片来源: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
正是被广泛称为“潜在致癌物”的丙烯酰胺引起了争议和恐慌。
事实上,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并不是人为添加的,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——当加热到120度以上,水分含量较低时,会形成天冬酰胺和还原糖。这也意味着丙烯酰胺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食品中。主要来源包括烘焙食品、油炸食品、油炸食品、膨化食品,如薯条、薯条、烤面包、饼干、咖啡。此外,烹调方法如油炸、炖、炸、烤等也可能导致丙烯酰胺的形成。
在中国,前卫生部在2005年也表示,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致癌物。虽然其对人体的致癌性尚待观察,但仍不能排除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。国家卫生计生委给出的建议是,尽量避免长时间或高温烹调淀粉类食品,提倡合理营养,均衡饮食,改变油炸、高脂食品的饮食习惯,减少丙烯酰胺的危害。
2018年,欧盟正式实施《丙烯酰胺法》,制定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基准水平,其中马铃薯制品和其他食品的参考水平为750μg/kg。
但需要指出的是,这一“基线水平”是用来验证逐步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有效性的绩效指标,而不是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限量。目前,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,都没有对食品中丙烯酰胺限量的规定和标准。
所以问题是,为什么丙烯酰胺会对人体健康有害,而相关机构却没有对其安全限值呢?
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专家组认为,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“安全摄入量”。营养学家顾中一也在微博上发表科普文章说,“致癌物经常破坏DNA。然而,一个人最终是否会患上癌症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。我们不能保证低于这个值肯定不会得癌症,也不能保证像那些吃了一定剂量的化学品会急性中毒。因此,很难给出一个“安全剂量”
鉴于薯片中检测到丙烯酰胺含量较高,良品店回应界面消息称,良品堡薯片相关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,薯片丙烯酰胺含量在合理范围内。该公司还表示,该公司拥有自己的国家实验室,严格控制产品的感官和理化标准。只有符合国家质检标准的才会上架销售。